逐渐老去的70后,将面临这7个“趋势”
你今年52岁,简历里写着“20年经验”,HR却把它当成“20年成本”,这句话扎不扎?
你今年52岁,简历里写着“20年经验”,HR却把它当成“20年成本”,这句话扎不扎?
52岁,演完《我们的日子》里那个被柴米油盐压弯了腰的妈妈,颜丙燕转头就被拍到——牵着个90后男生的手,逛超市,买酸奶,挑韭菜。
作为一名典型的70后,他拥有别人眼中的成功人生:房子车子票子样样不缺,妻子贤惠,儿子争气。可为什么,年过半百的他却越来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恐慌?
然而你以为这是让人担忧的,殊不知,更可怕的,是悄悄发生在70后父母身上的一种集体松手的现象;
午餐高峰的科技园自助餐厅,一位52岁的制图工程师刷卡后,还没坐稳就收到 HR 邮件:当月终止劳动合同。同一时间,公司账号被锁,微信群头像从列表里消失得干干净净。
"在非洲卖纸尿裤?疯了吧!"2009年,当70后丈夫告诉亲友这个决定时,换来的全是质疑。谁也没想到,这个曾被疟疾折磨到回国的"倒爷",16年后竟把中国纸尿裤卖到非洲半壁江山,年入32亿冲刺港股IPO。
在大多数人眼中,非洲是一片贫穷落后的土地,然而一对中国70后夫妻却在这里发现了巨大商机。沈延昌和杨艳娟——这对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学霸夫妻,在非洲卖纸尿裤和卫生巾,年营收高达32亿元,成为非洲市场当之无愧的“纸尿裤之王”。
“爷爷102岁,走得很安静,像把电视音量慢慢调到0。”朋友说完这句话,包厢里瞬间没人抢麦了。70后们面面相觑——原来大家不是在K歌,是在提前预习自己的下一集。
“1953 年伍仟圆渭河桥纸币,PMG 64 分带豹子号 111,最终成交价 26251.05 元!” 近日,某拍卖平台的一则成交记录,让藏友圈炸开了锅。不少人盯着图片里那张印着桥梁图案、泛着旧时光包浆的纸币直呼:“这钱我听都没听过,更别说见过了!”
二十年兢兢业业零失误,却因50米代驾路自毁前程,走上“不归路”。
多年前,因为遭遇生活变故,我从深圳回到江西老家金盆山乡,进行心理疗伤。
亲情,是血脉相连的纽带,曾经在岁月长河中温暖过无数人的童年与成长。小时候,每逢节庆或家中有大事,亲戚们总是纷纷赶来帮忙,热热闹闹地张罗饭菜、收拾桌椅,人情味浓得化不开。过年走亲戚,哪怕路途遥远也要步行前往,在亲戚家住上几天,和表兄弟姐妹们嬉笑打闹,睡在同一张床
作家白保林说:“白天,我是一位客居在城市里的油漆工,忙碌在工地。然而到了晚上,脱下一身泥巴油脂的工作服后,我就是一名纯纯的热爱读书、热爱文学的文艺青年。”
但你想这里头,三个70后,最大才52——本该享福、撸串、喝酒、吹牛的岁数,怎么说没就没?
46 岁的 70 后歌手应鹏的离世,让重型摇滚圈陷入沉寂。2012 年 5 月,一群热爱音乐的伙伴组建了重金属风格的万重乐队,贝斯手、吉他手和鼓手各司其职,唯独主唱的位置一直空缺。
更让人揪心的是,这里面有三位都是70后,正是该享受的好年纪,可他们这辈子的故事,却停在这个秋天了。
别笑,这就是哈佛说的“毛驴效应”——选项越多,人越僵,70后刚好卡在“想退不敢退、想冲没体力”的缝隙,连离婚都得排队,民政局数据显示50岁这波又出现离峰,不是感情破裂,是终于有空处理自己了。
很多70后、80后最近都有这样的感慨:“明明产品不差,服务也到位,为什么就是卖不动?”“以前摆个摊、开个店,靠薄利多销就能赚钱,现在怎么动不动就亏本?”
90后的童年谁没守过电视机?放学扔下书包就盼着《快乐星球》开播,就盼着那个戴眼镜、笑起来眼睛眯成缝的老顽童爷爷 。
站在熟悉与未知的交界,那些曾经为梦想奔忙的70后,悄然来到人生的又一重门槛。